判断土壤是否有病的十种方法
你知道吗?农田土壤也会生病。
土壤板结、土壤退化、盐碱化、污染等问题,就像土壤生了病,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与产量。怎么才能一眼看出土壤是否有病以及土壤肥瘦呢?下面就将这套经验分享给大家。
01
看土壤的颜色
土壤的颜色是反映土壤在肥力上的一个明显指标,也是一个最容易掌握的方法。一般土壤颜色比较深的都是肥土,颜色较浅的则为瘦土。
02
看土层深浅(耕作层)
土壤肥沃的田块土层都比较深,深度通常都大于60公分(水田除外),而贫瘠瘦土则非常浅,严重地区甚至低于20公分,只是表层有一层土而已。
03
看土壤适耕性
一般土壤肥沃的田块,土层疏松,易于耕作,“干耕像香灰,湿耕如糖化”;而土壤贫瘠的田块,土层黏犁,耕作费力,“敲敲一个洞,锄锄一条缝”。
04
看淀浆及裂纹
肥土不易淀浆,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极易淀浆,易板结,土壤裂纹少而大。
05
看水质
水滑腻、黏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06
看保水性
水分有下渗,但速度平缓,灌水一次可保持1周左右的为肥土地;灌水后水层不下渗或沿裂纹快速下渗的均为瘦土。
07
看是否夜潮
夜潮是指夜间表土温度降低,深层土壤中的温暖水汽上行,遇到低温表土后凝结成水而湿润表土的现象。
夜潮现象能说明土壤的两个优点:第一,透气性强,温暖水汽可以上行。第二,土层较深,能够形成温差。所以,有夜潮现象的土壤基本上都是肥土;无夜潮现象,说明土质板结硬化,均为瘦土。
08
看保肥性
土壤是一种带负电的胶体,可以交换吸附一些阳离子(就是养分),而达到保肥的作用,这些被吸附的养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会逐渐从土壤中释放出来以供作物吸收利用。
肥沃的土壤通常能够吸附的阳离子较多,肥效持久。而贫瘠的土壤通常阳离子吸附量较少,大部分养分随水流失,肥效来得快去的快。
09
看植物种类
任何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生长习性,有的植物喜肥,那它肯定更多的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中;有的植物耐贫瘠,那它们在贫瘠的土壤中的长势要比其他植物要好得多。
所以,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可以将一些特定植物作物土壤肥沃与否的指示植物。例如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草等的土壤通常均为肥土;生长牛毛草、鸭舌草、三棱草、野兰花、野葱等的土壤通常均为瘦土。
10
看动物种类
这个道理与植物类似。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的为肥土;有小蚂蚁、大蚂蚁等的多为瘦土。
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土地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必须要使用微生物菌剂进行调理,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决定了其在土壤和农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关爱土壤健康,就是守护粮食安全。采用科学耕作,合理施肥用药,使用绿色环保的农肥,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勃勃生机,共创绿色农业未来。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