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育秧新法,无需高温催芽
在早稻播种时,因为气温低,育秧阶段易受“倒春寒”危害,导致低温烂秧。为提高成秧率,促进早稻和再生稻头季成熟一致,生产中多采用工厂化育秧或大田拱膜育秧。大田拱膜育秧多采用播种芽谷的方法,它的优势是出苗快、便于把握生产节奏;但其操作烦琐、易“烧苞”、安全性差,大规模催芽时整齐度差,导致容易出现出苗速率不一、根芽易断或哑谷多和成秧率不高等问题。今天介绍一种不用高温催芽的早稻和再生稻育秧方法,此方法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2410801996.X。其具体做法是:
1
播前晒种
浸种前7天,晒种1~2天,增强种皮透性,提高稻种吸水速率和出芽整齐度,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消毒杀菌。晒种后让种子自动吸潮7天后浸种,以防种皮龟裂、易受病菌侵染。
2
种子消毒
吸潮后的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后,再用消毒液浸种10~12小时;消毒清洗后的种子,再采取浸6~8小时、露3~4小时的方法,反复2~3次泡至亮胸。
3
整理秧田
整田时,每亩施用45%含量的复合肥(N∶P2O5∶K2O=15∶15∶15)20公斤,平整后按照1.9米开厢,沟宽30厘米,厢面宽1.6米。厢面中间横摆2条秧盘,两边留压膜边15厘米,竹拱距秧盘5厘米,防止边秧贴膜造成冻害或灼伤。
4
播种
选择冷尾暖头天气播种,以促进种子迅速破胸出苗,减少弱寄生菌的危害机会。播前在沟泥中每亩撒施壮秧剂800克拌匀,将拌匀壮秧剂的泥浆铺于秧盘,机插秧泥层厚度2厘米,抛秧盘泥不宜太稀。根据机插和抛秧的不同方式,选择不同的密度和播种量;均匀播种后塌谷,覆盖淋过水的粗壳灰或深色渣土,以增加厢面吸热能力,提高泥温。
5
消毒
盖膜前,喷施1次0.1%浓度的咪鲜胺溶液消毒,防止绵腐病发生。
6
盖膜保温
早春时,晴日膜内温度可达到35~40℃,泥面湿度均匀一致可促使种子出芽整齐、迅速。但如果播种时间稍迟,出叶后膜内温度超过40℃时,要采取敞头通风降温的措施。
至此,苗期管理与播芽谷的传统方法相同,不再赘述。
来源:湖南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