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期:水稻苗床浇水管理原则
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尤其是秧苗期的浇水管理。科学的浇水方法不仅能够促进秧苗的健壮生长,不倒伏,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秧苗2叶期前
保持少浇水或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如果温度较低阴天,水分挥发较小,尽可能保持土壤干燥,避免低温潮湿;床面局部发干缺水时,要及时补浇水。
秧苗2叶期后
(遵循“三看”原则)
随着育苗棚内温度升高,秧苗需水量加大,尤其是钵体育苗抗旱能力差,应重点注意浇水。判断是否缺水,可以这样来观察:
一看
土是否发白,有地裂现象,缺水及时补浇。
二看
早晨看叶尖吐水情况,如果叶尖水珠像高梁米粒大小,不缺水,叶尖如果不吐水,或水珠只有小米粒大小,需要浇水。
三看
看中午心叶是否打绺,发现缺水及时补浇。提倡早晨或傍晚浇水,苗温和水温差不多,而且浇就一次浇透。
另外,尽量保证苗床揭膜后一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期间不带潮气入夜,土壤中含水量大,不利于根部进行呼吸作用,少水可以保证透气性良好。
浇水时机很重要
· 阴雨天不能浇水:因为阴雨天光照不足,苗床本身湿气就大,此时浇水会进一步增大湿度,在高湿且阴雨的环境下,苗床极易滋生各种病害。
· 中午也不宜浇水:特别是通风小、棚温高的苗床,冷水与热苗接触,会使叶片遭受灼伤,对秧苗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 早上苗床未通风时别浇水:大棚清晨潮气很大,只有先排除潮气再浇水,才能保证秧苗不生病,健康生长。
水稻秧苗的浇水管理是一项细致且关键的工作,需要种植户们根据不同时期和条件,精准把握浇水的量与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壮的水稻秧苗。
【声明】整合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文献而成,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