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早播早熟”?早稻播种谨防“倒春寒”,轻则僵苗不发,重则烂秧死苗
为争取晚稻生产的主动,很多水稻种植户提早了早稻播期,希望“早播早熟”。部分种植户甚至把早稻播期提得越来越早、晚稻播期推得越来越迟,殊不知这样隐藏着巨大的生产风险。
目前生产中,工厂化育秧和大田拱膜育秧是早稻和再生稻的主要育秧方式。不论是抛秧还是机插秧,其适宜的秧龄都在30天左右,叶龄不超过4叶,苗高不超过20厘米为好。
而每年的4月10日前后,我省都有一次规律性的寒潮袭击,常造成抛、栽过早的秧苗受到冻害,轻则僵苗不发,重则烂秧死苗。而那些播种早没有抛、栽的秧苗,则会因超秧龄后分蘖节位升高,降低了分蘖速率和丰产性能,并随着够苗晒田时间的延迟,生育期也出现延迟。
早播不仅不能早熟,而且还对产量形成不利影响。因此,应将早稻和再生稻集中育秧的播种期安排在3月15日至25日之间。做好控温炼苗,培育壮秧,抛、栽前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做好回盖膜等准备,防范大风低温天气。
直播的早稻和再生稻如播种过早,面临的生产风险则更大。特别是秧苗二叶一心期,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弱,遇低温更易发生烂秧死苗。按4月10日倒推,3月中下旬直播的一般都在该叶龄范围内,均不安全。因此,要保证早稻和再生稻直播一播全苗,应将播期放在4月10日前后,抢住冷尾暖头播种。既避过低温为害,又利用了芽谷抗寒能力较强的特性尽早播种。
另外,为抵消低温影响,保证基本苗数,应适当加大用种量,常规稻每亩播种7~8公斤,杂交稻每亩播种3~4公斤;如直播秧苗遇到大风降温等“倒春寒”天气,可以通过灌深水的方法,减轻低温为害秧苗。为不影响晚稻生产季节,直播品种宜选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
由于直播增加施用化学除草剂,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加上早稻直播要采用早熟品种,影响了早稻丰产潜力,且生产安全性差,一般应尽量少用直播种植方式。
来源:湖南科技报